导航菜单
立足粮食行业 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校企合作
山东省粮食职业教育集团案例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作者:范彩荣 发布时间:2017-10-20

摘要:

山东省粮食职教集团成立4年来,立足粮食行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积极培养粮食行业人才以及搭建科研与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参与;社会服务

 

山东省粮食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3年,经山东省粮食局批准,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相关院校、行业和企业、协会等50多家单位,以粮油食品及相关专业为纽带,由各成员单位自愿参加,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为原则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集团由单位会员组成,实行会员理事会制。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是山东省粮食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前身为始建于1975年的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2006年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是省内唯一具有粮食行业办学背景的高职院校,被评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优秀等次。学校占地1418亩,开设41个专业,在校生总数达16000人。粮食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坚持“立足粮食行业、面向地域经济”的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为粮食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近些年山东省粮食职教集团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培养粮食行业人才以及搭建科研与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一、立足粮食行业,多元参与办学,搭建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山东省粮食职教集团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联盟,搭建了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平台。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联合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中粮集团等47家行业企业和成员学校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对集团的办学方向、发展规划、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事关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咨询指导和评议监督,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近些年,在理事会的推动下,集团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7个校企合作实体项目。在企业设立3个“厂中校”,15个教师企业工作站,在校内设立9个专家工作室,设立烟台国际、威海港湾、青岛丹香等15项企业奖学金。

二是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成立了18个专业建设委员会,吸纳成员单位的企业领导、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技术骨干等人员参加,每年定期召开2次专业建设会议,根据专业特点、企业岗位需求、行业标准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等。18个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校企共建80门精品课程、合作开发52本特色教材,开展横向课题研究63项。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联盟实现育人资源共享。2015年底,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牵头,联合烟台市粮食局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50家政府部门与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与区域内45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与联盟内12家企业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60余家。近三年,“订单就业”毕业生达到1356人,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6129人。学校与地方政府签署“区校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在联合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以及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为学校搭建了优质的产业人才孵化基地。

二、聚焦粮食产业升级,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促进产教融合

第一,完善调研机制,把握产业升级状况。产教融合的前提是学校专业建设能够紧密对接产业的新发展,集团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建立重点专业每年开展一次、其它专业每两年开展一次专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及人才需求分析的机制。近三年,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对全省200余家企业和30余所职业院校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56份,较全面地掌握了行业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集团还多次召开产教对接会、岗位分析会,邀请全省粮油行业管理人员、区域大型企业高管、职教专家参会开展专业诊断,对专业结构布局、岗位面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行“把脉会诊”。

第二,聚焦粮食产业升级,优化专业圈层布局。

一是坚持服务粮油一线,聚焦粮油行业升级,准确卡位现代粮食行业的储运、加工、贸易、服务完整产业链,围绕专业群发展设置新专业,优化专业圈层布局。出台《专业设置与调整指导意见》,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是着力打造以食品工程专业等粮食优势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比如围绕粮食产业升级,与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等粮食企业合作,新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电子商务专业;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和粮油加工产业升级,与鲁花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粮油企业合作,新增了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

三是立足粮食产业岗位,优化现有专业培养方向。通过对粮食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增长趋势的分析,对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增加了“粮食会计”培养方向以及粮食企业会计和粮食流通管理、粮油统计等课程。

第三,发挥粮油专业优势,开发专业教学标准。集团主持制定教育部《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教学设备配备标准》《中职粮油储运与检验专业教学设备配备标准》2个国家级标准,参与教育部中高职《粮食专业教学标准》以及全国粮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粮食工业类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开发工作;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时,积极引入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中粮集团、中储粮、鲁花集团、大连机床等知名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企业共同编制完成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教学标准。

第四,校企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保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积极促成学校与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结合;依托“厂中校”,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应对企业人力资源短缺困境;依托“校中厂”,实施生产性实训,校企共同分担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粮食工程专业联合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益海(烟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烟台台华食品有限公司、烟台市粮油储备库、山东得利斯集团等共建的“厂中校”,每年接待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超过500人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200余个,接待教师岗位培训60余人次,合作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就业岗位数达450余个。

三、充分发挥行业办学资源优势,积极为粮食行业搭建科研与技能培训的社会服务平台

一是依托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服务粮食行业从业人员。国家粮食局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设立了2个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全省粮食行业企业员工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深度参与全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等。站内可鉴定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制粉工、制油工等7个职业工种,技能鉴定项目由初级工、中级工逐渐提升到高级工、技师。建站以来,先后为中储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和山东省粮食系统培训企业职工12000多人次,9000多人参加并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20多人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集团还联合地方政府,每年开展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1500多人次。

二是积极为行业人才打造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集团学校承担了山东省粮食行业唯一的专门期刊《齐鲁粮食》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该期刊紧紧围绕粮食中心工作,以服务粮食事业发展为宗旨,注重学术性、独创性、前瞻性和应用性,服务覆盖了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粮食企事业单位。期刊创办以来,广泛聚集了全省粮食系统人才的智慧,对研究粮食经济及粮食问题、探讨学术难点与热点、宣传粮食方针政策、交流推广工作经验、弘扬优秀粮食文化,提升行业人员素质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有效学术平台。

三是建立工作站和工作室促进校企双方人员交流。集团成员共同组建联合工作团队,加强人员交流互动,共同提高专业能力。学校在企业建立“学校教师企业工作站”,企业在学校成立“企业工程师学校工作室”。一方面,以教师企业工作站为载体,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综合实战能力,近距离指导学生实习,培训企业员工;另一方面,依托工程师学校工作室,企业工程师定期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将企业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和最新技术引入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联合进行企业攻关,选派员工接受技能鉴定与培训。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交流合作中,提升了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了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形成互融互动的双师型工作团队。

四、典型案例

案例一:青岛丹香多元化现代学徒人才培养

青岛丹香食品有限公司与集团学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校企合作 “英才计划”订单班,并不断推动“英才计划”成为可复制、可借鉴、务实有效的多元化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职业经理人所需职业素质,由行业协会和学校共同推荐学生参训,企业组织实施,受行业协会统筹领导和监管监督,采取“1+2”与“2+2”培养模式,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计学习课程,精心编写系列管理制度,使参训学员在两年时间内通过十二岗位、七级或特定工艺生产线所有岗位测评,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训练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英才”学员享受:学习计划制定、执行与跟进,工作指导与建议,思想沟通与辅导,生活关心与协助,个人职业成长设定与实施,日短信、周分享、月辅导、季度汇报制度,选派参加省赛、国赛,选派到国外参观、学习与培训,实施成长激励体系等等。公司派出裱花督导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创意西点大赛。参赛过程中对翻糖蛋糕作品进行研究,对作品进行多次改进,参赛学生最终获取两枚银牌。2015年10月,青岛丹香食品有限公司捐赠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价值三万元的电烤炉等烘焙设备助力专业教学条件的完善。

案例二:发酵酒及饮料研发中心

发酵酒及饮料研发中心是集团学校与华夏长城葡萄酒公司共同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进行学生培养、师资培训、联合科研、科技成果转化、校园科技活动等内容。学校教师为华夏长城戈兰特葡萄酒有限公司研发的洋葱葡萄酒,有效解决了霉烂洋葱的恶臭味和辛辣味。葡萄酒中富含洋葱中的钾、维生素C、叶酸、锌、硒等营养素,并且还有两种特殊的营养物质对防治骨质疏松、糖尿病有疗效。产品于2015年打开市场,当年销售收入1260万,实现利润508万,预计2016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300万,利润3200万。

案例三:现代商务实战中心

2014年,集团学校同用友新道科技合作建设了占地1000多平米的现代商务实战中心,总耗资200多万,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高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该中心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仿真操作,学以致用,强调以“用”促学,边“用”边学,学“用”结合,融对抗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实现了“把企业搬进校园”的设想。2015年10月“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全国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落户商务实战中心.一年多来,本中心累计开展实训1800多人次,师资培训50多人次,接待参观学习310人次,多次承担VBSE项目升级测试和员工培训任务,成为学校重要的企业管理全景实训基地、实习指导师资建设基地和社会咨询服务培训基地。

案例四:与烟建集团合作共建校内“工程质量样板培训基地”

 “工程质量样板基地”由集团学校与烟建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建有质量样板实体模型,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教学模型共同使用,是我校特色实训室。工程实体包括框架结构、砌筑工程、屋面工程、安装工程等多个工程质量样板实体,展示了上百个技术要点。质量样板基地作为烟建集团员工质量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建筑工程系教学与实训的核心场所。

案例五:烟台百纳餐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与烟台百纳餐饮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百纳餐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班,搭建商科专业交叉互动、高度综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将课堂搬进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学生能够全面感知企业管理实践,真正实现了“把课堂搬进企业”。其中,连锁专业的郭琦同学在第一期订单班加入百纳公司,目前郭琦同学已经做到了部门主管的职位;刘兴旺同学目前是四季自助百汇餐厅的主管;井全通同学是四季colour万达店的餐厅经理。通过创办“厂中校”,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得,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直接缩短了学生入职后的磨合期,实现了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使企业更高效的获得了人才资源,学校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从中得到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培养。

案例六:威海港湾建设横向科研

集团学校与威海港湾建设工程公司合作,开展“山东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山东半岛地区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财务规范和纳税筹划、企业文化建设策划等。学校派专任教师为合作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内部控制设计服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指导等人才培养合作。同时进行客座教授授课,教师挂职锻炼等合作内容。企业提供科研经费10万元,并建有“港湾爱心奖助学金”,提供爱心基金9万元。企业每年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毕业生就业。目前公司累计接收会计系毕业生顶岗实习40余人。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目前会计系2013届毕业生杨增华、顾明伟分别担任公司会计主管和项目部会计;2014届毕业生范中艳、李菲分别担任成本会计和办公室副主任;2015届毕业生李凯担任公司项目经理。

案例七:顺丰快递校园模拟点部

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和顺丰速运烟台分公司合作成立的顺丰快递校园模拟点部,于2014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安全的快递服务;搭建学生勤工俭学、自主创业平台;培养国内快递行业人才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合作采用由学校牵头,在校内设置模拟点部,利用“顺丰班”的学员在模拟点部内从事收派件工作,并负责校园内客户开发以及收件、派件的操作工作,具体实践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负责培训及相关支持工作,以每票提成支付学生劳务费。顺丰点部所有业务活动均由学校物流专业快递方向学生承担,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今后,集团将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粮食局的领导下,在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指导下,进一步发挥行业办学优势,积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承担起为全省粮食行业输送合格人才、为粮食企业在职职工进行技能培训的责任,真正成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为全面实现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和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尾部